近来,中美贸易战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这场史诗级的贸易摩擦已经由直接碰撞转为了协同商议。
硅片环节降价直接带动了下游电池片、组件价格的进一步下调。在这场集中式光伏电站最后领地的厮杀中,我们看到了下游企业的疯狂,上游企业的焦虑,市场狼多肉少。
边界条件容易确定,企业对于自身的成本也就更加明晰。这也是为何今年价格厮杀更为激烈。不过,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研究员王斯成看来:低价竞标本是市场行为,其初衷并不是逼着企业降低度电成本。第三批领跑者实际上并未动工,EPC投资尚难以测算。一位业内人士向《能源》记者透露。
目前上游特级料与一级料的价格维持在116-130元左右,维持着1-2%的跌幅,组件价格有所松动,为企业报价提供了定心丸。相比第一次领跑者当时采取的排号形式,第三次竞标的区块是指定的,但不同区块之间差异很大,譬如第一次领跑者中,部分土地存在深坑,中标企业仅仅填埋工作一项就花费百万之巨。研究人员在《焦耳》杂志上报告称,紧身层将DSSC的漫射光效率提高到32%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尝试让电解液变薄,从而使空穴无须穿行很远,便能到达目的地。他们设计了一种染料和空穴导电分子的组合物。被吸收的光子激发了这些染料分子上的电子和空穴,就像在硅中一样。其在暗淡的光线下表现最好,并且比标准的半导体组件更便宜。
它能使自己紧紧包裹在TiO2颗粒周围,从而创建没有任何缺陷的紧身层。但在中间,它们拥有一种通常是二氧化钛(TiO2)颗粒集合体的不同电子导体,而不仅仅是硅。
因此,它们常常在染料和TiO2颗粒附近堆积。与此同时,空穴被倾倒进一种名为电解液的导电液体中。漫射光太阳能电池并非新生事物,但最好的电池依赖于昂贵的半导体。当能量以较慢的速度到来时,比如在低强度室内光线下,Graetzel的DSSC可将其吸收的28%的光能转化成电力
相比之下,大型光伏逆变器制造商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2018年一季度财务业绩净利润增长介于50%-70%之间。增长得益于公司涵盖公共事业项目和分布式发电市场的广泛产品组合。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的数据, 2018年一季度,中国太阳能光伏装机总量为9.65GW,年同比增长22%。在4月24日召开的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上,亚欧清洁能源(太阳能)咨询公司发表了关于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的声明,此前亚欧清洁能源预计2018年一季度中国的装机量约为7.5GW。
官方统计的装机量数据包括7.68GW分布式太阳能,年同比增长217%。然而,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共事业项目(地面光伏电站)装机量下滑了64%,降至仅为1.95GW。
公共事业项目装机量的下降已经影响到一些上市公司,这些公司重度依赖公共事业行业,例如硅基组件超级联盟成员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亚欧清洁能源还指出,限电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在新疆自治区和甘肃省,这两个地区2017年的限电水平都超过了20%。
亚欧清洁能源表示,尽管2018年一季度装机量有所增加,但预计中国全年装机总量为40GW-45GW,低于国家能源局2017年公布的53.5GW。由于需求下降,公司预警2018年一季度会出现亏损官方统计的装机量数据包括7.68GW分布式太阳能,年同比增长217%。增长得益于公司涵盖公共事业项目和分布式发电市场的广泛产品组合。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的数据, 2018年一季度,中国太阳能光伏装机总量为9.65GW,年同比增长22%。相比之下,大型光伏逆变器制造商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2018年一季度财务业绩净利润增长介于50%-70%之间。
亚欧清洁能源还指出,限电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在新疆自治区和甘肃省,这两个地区2017年的限电水平都超过了20%。亚欧清洁能源表示,尽管2018年一季度装机量有所增加,但预计中国全年装机总量为40GW-45GW,低于国家能源局2017年公布的53.5GW。
由于需求下降,公司预警2018年一季度会出现亏损。在4月24日召开的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上,亚欧清洁能源(太阳能)咨询公司发表了关于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的声明,此前亚欧清洁能源预计2018年一季度中国的装机量约为7.5GW。
然而,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共事业项目(地面光伏电站)装机量下滑了64%,降至仅为1.95GW。公共事业项目装机量的下降已经影响到一些上市公司,这些公司重度依赖公共事业行业,例如硅基组件超级联盟成员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如何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家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与组件价格下行趋势相反的是,来自于业内的信息同时也显示,除还在积极扩张产能外,多数大厂的现有产线也几乎都处于满产状态。数家硅料企业均对记者表示,目前产能任务已满,五月份无法再接新订单。当晚,央视1套和4套同时播出了这一消息。
后来,有人认为是由于630抢装潮延缓了这一进程。一时间,业内舆情一片沸腾。
关于光伏组件价格何时进入2.50元时代的疑问,在2017年上半年就曾一度甚嚣尘上上于业内。就在本周,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今年将严控光伏发展规模。
现在看起来,整个光伏产业链就是两头在挤中间。而位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多数组件企业,是否能等得到产业链的再次平衡,或将是一个大大的问题。
虽然行业整体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但更困难的是那些二三线小厂,而且他们以后还会更加困难。上述组件企业CEO表示。据某央企分布式光伏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似乎只有领跑者项目的价格还较为坚挺,而其他项目,多晶组件成交价多数已下降至2.40元/瓦左右甚至更低,单晶组件则在2.50元/瓦上下浮动。近日来自业内的多则信息均显示,国内市场一些项目中的光伏组件实际成交价格,已跌破2.50元这一心理大关。
上游多晶硅料的利润接近100%,近期还求大于供,似乎价格还有上涨趋势,下游电站建设也还能挣钱。可能都希望看得更清楚一些后再决策,也因此,目前的市况变得越来越清淡,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对于行业当下面临的境况,一位材料供应商的高管则以局外人的视角表达了另一种看法。由于该项目标的只有十多兆瓦,且项目方为央企,这是否是组件企业故意低于市场价的客户公关行为呢?对记者的疑问,上述负责人几乎是肯定地给予了否定。
同样是来自于业内的求助信息,让记者近日从多家硅料企业处获知,目前多晶硅料供应似乎正再现2008年前后那一粒难求的景象。而如今,这或许正在成为一种现实。